活着与什么有关?——读《活着》

2020-03-12 来源:四川诚谨和律师事务所 作者:孙晓玉 浏览:707

  活着在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,活着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,也不是来自于进攻,而是忍受,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,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、无聊和平庸。

 ——余华

  小说的叙述者“我”在年轻时获得了一个游手好闲的职业——去乡间收集民间歌谣。在夏天刚刚来到的季节,遇到那位名叫福贵的老人,听他讲述了自己坎坷的人生经历:地主少爷福贵嗜赌成性,终于赌光了家业,一贫如洗。穷困之中,福贵因母亲生病前去求医,没想到半路上被国民党部队抓了壮丁,后被解放军所俘虏。回到家乡他才知道母亲已经过世,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带大了一双儿女,但女儿不幸变成了哑巴。真正的悲剧从此才开始渐次上演。家珍因患有软骨病而干不了重活;儿子因与县长夫人血型相同,为救县长夫人抽血过多而亡;女儿凤霞与队长介绍的城里的偏头二喜喜结良缘,产下一男婴后,因大出血死在手术台上;而凤霞死后三个月家珍也相继去世;二喜是搬运工,因吊车出了差错,被两排水泥板夹死;外孙苦根便随福贵回到乡下,生活十分艰难,就连豆子都很难吃上。一次苦根生病,福贵心疼便给苦根煮豆吃,不料苦根却被撑死……生命里难得的温情将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,只剩得老了的福贵伴随着一头老牛在阳光下回忆。(上述内容来源于:百度百科https://baike.baidu.com/item/活着/10565923)

  小说读完,惊心于作者余华冷峻的笔法。整个故事使用最简练的词句,不加烘托,没有多余的修饰和感情,在这白描式的写作中,读者不仅读到了福贵多苦多难的一生,而且体悟到了生活中无处不在、若隐若现的痛。如同书中主人公的名字“福贵”“家珍”“凤霞”“有庆”“二喜”,这些名字都寄托了传统社会中长辈对子女的美好祝福,可他们的一生都“名不符实”,在动荡中以各种方式艰辛度日,甚至离去。余华在序言中坦承,“作家不是发泄,不是控诉或者揭露,他应该向人们展示高尚。这里所说的高尚不是那种单纯的美好,而是对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,对善和恶一视同仁,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。”

  岁月艰难,疫情,地震,身处四川的我们感慨万千,活着不易,健康的活着尤其值得珍惜。网络上文章尤甚,高歌这是一个难得陪伴家人的春节,这是一个难得放空自己的春节。昨天我还看到一篇,大意如下,疫情当前成年人的安全感都是钱给的。这些都让宅在家中的我们潸然泪下,心潮澎拜。无可厚非,网文写作必须抓住眼球,并且物质在当下社会是必须的,是重要的。偶尔一瞬间,相信很多人都这样问过自己:活着是为什么?有什么意义?追逐的目标是什么?有什么意义?

  福贵最初的二十多年生活,如其名,“有福,有贵”,家中有百亩良田,有仆人,舒适享受,人都称呼他为:“少爷”。可是因为自己的吃喝嫖赌,转眼间,家中财产为还赌债,全部变卖,成为他人所有。福贵经此大变,深深悔恨,在茅草屋中卑微的活着。

  福贵的父母如同中国传统的父母一般,母亲溺爱着他,父亲虽然责备他好赌,责备他对家庭的忽视,但当面对大额赌债,仍然为自己的儿子倾尽全家之力还债。父亲的死亡,后来母亲的死亡,福贵带着内疚活着。

  福贵有一儿一女,从书中可以看出,女儿凤霞生的漂亮,质朴乖巧,不会说话,却是家中的好帮手。原本嫁给二喜,夫妻和睦,是书中的一抹亮色,可是生下儿子的她因为大出血离世。“穷人的孩子早当家”儿子有庆从小懂事聪明,利用早起的时间喂羊,家中贫穷怕磨损鞋子,每天光脚往返几十公里上学。有庆善良,为了救治县长夫人热心献血,却因此丢性命。儿女相继离世,福贵伤心欲绝,在伤痛中与妻子相依为命。

  福贵“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样”,便相中了家珍。这个米行老板的千金身上汇集了女性的诸多优点。在福贵家有钱之时,家珍在福贵身上并未得到过多的温情,甚至被福贵殴打,仍然忠贞,专一守护这个家。福贵家没落之后,家珍被父亲接走,生下有庆后,回到家中,任劳任怨照顾着这个家。两个人的陪伴,都成为彼此的支柱。家珍离世,福贵带着悲痛活着。

  生活的残忍并未停止。

  家珍离世后,二喜也在工作中意外身亡,福贵的全副心思都在外孙苦根身上。苦根活泼机灵,口齿伶俐,在一场生病中,却因为福贵的一番心疼,吃豆子被活活撑死。福贵苦难生活中的唯一希望和寄托,随着苦根的死去破灭了。

  读者似乎都预见到了福贵这如同绷紧的皮筋的生活崩塌,作者却平静的描述到:苦根死去的第二年,福贵攒够了钱,买了一头老牛,取名福贵,每天在田地里劳作。

  从旁观者看来,福贵的一生除了前期的富贵生活,其余都是苦难,就是一场不断失去的历程,每一次在黑暗中看到一线曙光,可这束光也逐渐黯淡消失。他卑微过,伤心过,挣扎过,痛苦过,绝望过,恨过,爱过。可是,对那个来采集歌谣的人讲述自己的故事之时,他却是幸福的,平和的:他的父母,他的妻子,他的子女,他的女婿,他的外孙,还有这头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要死去的老牛,还有春生,龙二……故事讲完了,“老人把犁扛在肩上,拉着牛的缰绳慢慢走去。我听到老人粗哑的令人感动的嗓音在远处传来,老人唱道:少年去游荡,中年想掘藏,老年做和尚。”

  “正是在这样的心态下,福贵经历了一生的苦难,家人都先他而去,而他依然友好地对待这个世界,没有一句抱怨的话。”书中的“我”回忆到:“福贵喜欢回想过去,喜欢讲述自己,似乎这样一来,他就可以一次一次地重度此生了。”在人生的最后时光,福贵带着这些记忆活着,无关乎物质,父母,爱情,子女,血脉的传承……

  作者一层层逐渐剥离福贵的外在之物,让读者在当下的重重迷雾中找到一个契机,去触摸活着的意义。如同序言中所说:“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,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。”人生如逆旅,你我皆过客。

028-6199 7390

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蜀西路46号盛大国际7栋1单元401

2019 四川诚谨和律师事务所 蜀ICP备12009100号

技术支持:律品科技